毛主席诗词手迹鉴赏(十首·组图)
影音作品 2024.02.23 598 0
一、沁园春·长沙
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;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。
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。
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。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
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。
注:手迹中“层峦尽染”和“向中流击水”发表时改为“层林尽染”和“到中流击水”。
这首词最早发表一九四九年八月新华书店出版的萧三著作《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》引录,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《诗刊》
的创刊号根据作者审定发表“毛泽东《旧体诗词十八首》”。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二、菩萨蛮·黄鹤楼
茫茫九派流中国,沉沉一线穿南北。烟雨莽苍苍,龟蛇锁大江。
黄鹤知何去?剩有游人处。把酒酹滔滔,心潮逐浪高!
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《诗刊》的创刊号根据作者审定发表“毛泽东《旧体诗词十八首》”。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三、沁园春·雪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须晴日,看红妆素裹,分外妖娆。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注:该词有毛泽东手书6幅。其中"望长城内外"有一幅作"看长城内外","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"作"引多数英雄竞折腰。"
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重庆《新民报晚刊》,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《文汇报附刊》曾将作者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的墨迹制版刊出。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《诗刊》的创刊号根据作者审定发表“毛泽东《旧体诗词十八首》”。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四、西江月·井冈山
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。
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。
作者自注:‘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’‘旌旗’和‘鼓角’都是指我军。黄洋界很陡,阵地在山腰,指挥在山头,敌人仰攻。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,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。‘旌旗在望’,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,都是卷起的。
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四八年七月一日东北解放区出版的《知识》杂志第7卷第6期刊载的锡金文章《毛主席诗词4首臆释》,
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《诗刊》的创刊号根据作者审定发表“毛泽东《旧体诗词十八首》”。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
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五、菩萨蛮·大柏地
赤橙黄绿青蓝紫,谁持彩练当空舞?雨后复斜阳,关山阵阵苍。
当年鏖战急,弹洞前村壁。装点此关山,今朝更好看。
注:“谁持彩练当空舞”手迹中作“谁持绛练当空舞”。
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《诗刊》的创刊号“毛泽东《旧体诗词十八首》”。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六、清平乐·会昌
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。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。
会昌城外高峰,颠连直接东溟。战士指看南粤,更加郁郁葱葱。
作者自注:〔踏遍青山人未老〕“一九三四年,形势危急,准备长征,心情又是郁闷的。这一首清平乐,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,表露了同一心情。”
作者自注:‘莫道君行早’。‘君行早’的‘君’,指我自己,不是复数,要照单数译。会昌有高山,天不亮我就去爬山。
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《诗刊》的创刊号“毛泽东《旧体诗词十八首》”。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《毛泽东诗词讲解》收录。
七、七律·长征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“水拍”原作“浪拍”。作者自注:“〔水拍〕改浪拍。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。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,是可以的。”《诗刊》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“水拍”。
作者自注:〔三军〕红军一方面军,二方面军,四方面军。不是海、陆、空三军,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、中军、下军的三军。
作者自注:‘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’把山比作‘细浪’、‘泥丸’,是‘等闲’之意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