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只有500块钱,他百万稿费去哪了?

特设专栏 2024.12.22 300 0

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只有500块钱,他百万稿费去哪了?

教员去世的时候只有500块钱。

按理说他的稿费上百万的,那时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,这些钱到底去哪了? 

教员的生活管理员,叫吴连登,全权管理教员的工资和各项财务支出。他工作最大的困难,就是教员的工资总是不够用。最开始教员是一级工资,610元。后来国家遇到困难,他带头把工资降到了三级,405元。一直到教员去世,这个数字都没变过。

他每个月的固定开销,党费10元。他办公的房屋、包括家具都是租用的,他办公还自己交房租你敢信,一个月是84元。两个孩子学费最开始是每人15元,后来物价上涨,涨到每人30元。他老婆的一个姐姐也住在这里,每个月生活费是30元。加上冬天取暖费,30元。

然后另外的几大开支。吃饭,哪怕是从供应科拿一颗菜,都是要自己付钱的,每个月100元左右。大家都知道教员喜欢吃红烧肉,但是呢,一个月也就吃个两三次。他请朋友吃饭也是自己掏钱,从来不收高级、值钱的礼品,也不公款请客,这个数额不固定。还有就是教员的两大爱好,抽烟、喝茶。抽烟每个月将近100元,还有几十块的茶叶费。另外还有一块开支,就是湖南老家来的朋友,有的是经济困难,有的来看病,交通食宿和离开时带走的一点生活费,也都是用他自己出。

这些所有的花费,都是用的教员的工资,没有用过公款。实在不够,才支取一点稿费。

那他上百万的稿费去哪了呢?

根据统计,他的稿费准确数字是124万元,那个时候也是天文数字了。但是他把稿费视为人民的钱,他说:这个钱不是我的,我要把稿费的钱,用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面。他没有给子女留下遗产,他教育孩子们自食其力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不允许他们享受不应该享受的待遇。只有1972年一次,其中一个孩子因为实在困难,而且刚生了孩子,几十元的工资不足以维持生计,才批准了8000元。为了一视同仁,也给了另外3位家人每人8000元。所以他上百万的稿费,除了给家人的一点生活费,都上交给了国家。到1983年底,这笔稿费加上利息,变成了157万。

这也是我们一直尊重他,怀念他的原因。

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,还从不考虑自己的私利。

除了公者千古,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他从不在乎吃穿,一件睡衣73个补丁,一双拖鞋穿了20年。作为开国领袖,1949年10月1日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,是穿了六个破洞的毛衣登上的天安门。新中国虽然不富裕,但也不至于破洞毛衣参加开国大典吧。所有人都劝他脱下来,他不脱。他说穿在里面又看不见,无所谓。大家还是劝,接着他说了两句话,大家都不劝了,他说:我外面穿新的,是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去面对世界。里面穿旧的,是不要忘记过去,不要忘记新中国怎么来的,不要忘记那些死难的烈士和同胞们。所有人都不再劝了。

说人品,总理、朱老总一生追随。

论计谋,四渡赤水3万人戏耍40万敌人。

文韬,诗词、书法同期无人能及。

论武略,3年时间横扫各路军阀。

讲廉政,他吃粗粮,住窑洞,穿破衣。

论牺牲,他的6位亲人,为了解放中国人民献出了生命。

他的出现抹平了中国落后的200年,还为后面200年留下了指导我们稳步发展的宝藏思维。

人们感恩他的功绩,呼喊他万岁。

但是他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,他还说:世界也是你的,你也万岁。

就这样一个伟人,还有很多人拿着谣言抹黑他。自从做图解毛选这个系列以来,我一直有收到了各种负面评价。一部分是针对教员的,我实在不知道这些人是出于什么理由一直在抹黑。这些抹黑我不接受,所以我选择拉黑。

还有一部分是批评我的,很多是针对我用“教员”这个称呼,说不够尊重,要称主席。

这部分批评我可以理解,是在维护教员。

所以在这里解释一下。

1970年5月,在天安门城楼上,教员对老朋友斯诺感慨说:要人们去克服3000年迷信皇帝的传统习惯,是很困难的事情。所谓四个伟大:伟大导师、伟大领袖、伟大统帅、伟大舵手,讨嫌。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,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,就是教员。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,现在还是当教员。

我为什么称呼伟人为教员,因为“教员”是他最喜欢的身份。

我为什么图解毛选思想,还是因为“教员”是他最喜欢的身份。

对我来说,最难的其实不是读懂毛选,而是把毛选中的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,并且尽量用一种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形式来表达出来,这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。

作为咱们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,毛选思想的威力肯定是巨大的。

教员最关心的是人民,肯定也希望自己经过实践验证的思想,能够成为所有普通人,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。

我为什么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做这件事情,因为我想尽量让大家,让教员最在意的每一个普通人,在学习教员的伟大思想方面能够平等。

就像教员在80年前说的,文艺不应该只是为了权贵服务,而是应当为人民服务。

他肯定也希望自己的思想,不只是高知的人群能看懂,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看懂,并且能用来武装自己。

他是我们中国人的教员,他也喜欢教员这个身份,这应该是最符合他老人家意志的称呼。

所以,我称呼他“教员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