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箴言录之处事篇

文献著作-其他 2024.09.12 1218 0


处事之一·大局与小节

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,然而很多人不能做,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,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,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,因而被环境所支配,失掉自主能力,采取了应付主义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22页

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,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。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,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322页

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,辅以别的第二位、第三位的工作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3卷第901页

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,毫不放松,才能抓住。抓而不紧,等于不抓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4卷第1442页

所谓“抓”,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,要研究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282页

抽出一些要点,目的在于有所侧重。纲举目张,全网自然提起来了。……时机上有所侧重,把握就更大了。……订计划时要有重点,不可在同一时间内百废俱兴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346页

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,即是有先进和落后,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。抓住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349页

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有区别,这件事看来简单,许多人却不懂得。要宣传这种观点。这是大局和小局、一般和个别、主流和支流的区别。我们要注意抓住主流,抓错了一定翻筋斗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357页

 

处事之二·大胆与小心

以一当十,是我精神,以十当一,是我实力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1卷第383页

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,必然陷入被动地位。临时仓卒应战,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00页

错觉和不意,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。……什么是不意?就是无准备。优势而无准备,不是真正的优势,也没有主动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2卷第491至492页

必须预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种种可能情况,并从这点出发去克服困难,争取光明与胜利的局面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440页

总而言之,我们要有准备。有了准备,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4卷第1134页

赤膊上阵,有时可行,作为经常办法则有缺点……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4卷第30页

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,总不吃亏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404页

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,你就睡不着觉。 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412页一方面,藐视它,轻而易举,不算数,不在乎,可以完成,能打胜仗。一方面,重视它,并非轻而易举,算数的,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,不经艰苦奋斗,不苦战,就不能胜利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456页

可能胜利快,也可能胜利慢,无非这两种。两头都准备,就不至于失望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7页

在时间问题上,与其准备短些,宁可准备长些;在工作问题上,与其看得容易些,宁可看得困难些。这样想,这样做,较为有益,而较少受害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1册第102页

做好了一切准备,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,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,这不是很好吗?所以,根本的就是这两条: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;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425页

 

处事之三·沉着与机动

适可而止,保证已得的胜利(已得胜利是可能丧失的)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1卷第380页

为使灵活不变为妄动,慎重地考虑情况是必要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2卷第414页

没有人否认,就是在某一一定时间内适用的方针,它也是在流动的,没有这种流动,就不会有这一方针的废止和另一方针的采用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2卷第496页

如果准备未周,宁可推迟时间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册第137页

积极造成条件。凡条件不成熟者,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勉强去做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144页

不要专门喜欢事后批评。事后也要批评,最好是刚露头就批评。专门喜欢事后批评,缺乏临机应变的指导,这是不好的。如果遇到情况不对,怎么办呢?情况不对,立即煞车,或者叫停车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477页

一鼓作气,往往想得不周,我就往往如此,有时难免失算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7册第326页

 

处事之四·目标与步骤

正面搞不通,可以从旁的方向着手,如打仗一样……学习也是一样,正面的东西一时看不懂,就从旁的东西看起,先打下基础,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第181页

许多人想一把抓,结果没有抓到。要一条一条地搞,要用分析的方法,搞了一条,再搞第二条,这样搞下去,先剩下十条,再剩下八条,最后全部“消灭”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422页

我们的阵地只能一个一个地夺取,我们的力量只能一点一点地聚集,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419页

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,不打无把握之仗,在战斗中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夺取。总之要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5卷第27页

逐步推广的运动,看来很慢,其实是快;普遍动手的方法,看来是快,其实是慢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5卷第38页

一时办不到的事,必须允许逐步去办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326页

外表很强,实际上不可怕,纸老虎。外表是个老虎,但是,是纸的,经不起风吹雨打。……比如它有十个牙齿,第一次敲掉一个,它还有九个,再敲掉一个,它还有八个。牙齿敲完了,它还有爪子。一步一步地认真做,最后总能成功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73页

现在心中无数,慢慢就会有数。一切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心中无数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260页

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: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。但是具体地吃,却是一口口地吃的,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。这叫做各个解决,军事书上叫做各个击破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329页

 

处事之五·退让与进取

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104页

为了前进而后退,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,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,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……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196页

谁人不知,两个拳师放对,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,而蠢人则其势汹汹,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,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03页

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,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。如果有什么蠢人,不知此理,拒绝睡觉,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,这是蚀本生意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11页

一切依照当时具体情况看来对于当时的全局和全时期有利益的、尤其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和一时间,是应该捉住不放的,不然我们就变成自流主义,或放任主义。退却要有终点,就是这个道理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12页

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,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。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,下文就是失败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23页

只有在现在的流动生活中努力,才能争取将来的比较地不流动,才能争取最后的稳定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29页 68

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,这是没有疑问的,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(也仅仅是在这种情况下),只好勇敢地放弃。情况到了这种时候,丝毫也不应留恋,这是以土地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2卷第507页

退一步的目的是什么?是准备前进。为什么我们退出延安?退出延安是准备打到西安。退一步,进两步、三步。在我们思想中、工作中,退一步的政策是主动采取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5卷第28页

现在是既需要,又可能,潜在力很大。如果不去发掘,那就是稳步而不前进。脚本来是走路的,老是站着不动那就错了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301页

所谓机会主义,就是这里有利就干这件事,那里有利就干那件事,没有一定的原则,没有一定的章程,没有一定的方向,他今天是这样,明天又是那样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95页

 

处事之六·紧张与松弛

要有充分的休息训练,反对无益的急,学习必要的慢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1卷第381页

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,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02页

工作虽多,可以安排一下,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,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4册第207页

两头都要抓紧,学习工作要抓紧,睡眠休息娱乐也要抓紧。过去只抓紧了一头,另一头抓不紧或者没有抓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278页
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中间要歇一歇。两山之间有一谷,两波之间有一伏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476页

水有水波,热有热浪。在一定意义上讲,走路也是起波的,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。唱戏也是起波的,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,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。写字也起波,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,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。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。(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200页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,马上就要提出新任务。……想骄傲也没有骄傲的时间。新任务压来了,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完成新任务的问题上面去了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350页

十分急了办不成事,越急就越办不成,不如缓一点,波浪式地向前发展。这同人走路一样,走一阵要休息一下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236页

有病不要性急,越急越坏。安心治疗,是为上策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0册第91页

 

处事之七·全面与部分

没有全局在胸,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21页

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,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,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。反之也是一样,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,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,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。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2卷第525页

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,不问效果,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,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3卷第873页

人为什么要长两个耳朵,长一个岂不好吗?这很可以研究一下,我看长两个耳朵的好处是:这个耳朵听这一面,那一个耳朵听那一面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257页

系统地解决问题才叫做科学,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,就是正确的也不是科学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402页

学会“弹钢琴”。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,不能有的动,有的不动。但是,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,那也不成调子。……都要照顾到,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。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,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4卷第1442页

广与深的方法:先广后深。逐步广,逐步深。为一下摸深,钻到一二个较小的问题里去,势必把大量的问题忽略了,把大问题丢了。先全面看一下,问一下,想一下,一共有些什么问题。求广。不这样是危险的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7册第111至112页

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,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,你就容易找到门路。不然就不容易找到门路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260页

谁让你没有系统地抓起来呀?个别的抓了,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不行,问题不能解决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2册第145页

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3册第34页

 

处事之八·近观与远见

尽管往后变化难测,愈远看愈渺茫,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,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21至222页

如果他们不能事先看到,那他们就只会跟着时间迁流,虽然也在努力工作,却不能取得胜利……普通的人,容易为过去和当前的情况所迷惑,以为今后也不过如此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3卷第881页

要看大的东西,要看普遍的大量的东西。许多同志往往对于普遍的大量的东西看不见,只看见局部的小量的东西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381页

所谓预见,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,在眼前出现了,这时才预见;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,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,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,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,就能看见,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395页

盲目性是没有预见的,是妨碍预见的。教条主义、经验主义是不可能有预见的。而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,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。因此,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396页

如果有问题,就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。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,然后才证明“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”。从来的科学家都不是这么干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478页

有些事情还没出现,虽然可以预料到,却不等于能够具体地提出解决的方针和办法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260页

一个人尽管有才有学,如果不善于识别风向,那还是很迟钝的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7册第209页

要看得到,抓得起。要有这两种能力。凡办事,首先要看得到。如果连那件事看都没有看到,当然谈不到抓的问题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1册第198页

 

处事之九·问题与结论

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,不知底里,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。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,那末,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?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109页

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?那末,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!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,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。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,而不是在它的先头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110页

迈开你的两脚,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,学个孔夫子的“每事问”,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……调查就象“十月怀胎”,解决问题就象“一朝分娩”。调查就是解决问题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110至111页

大家明白,不论做什么事,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,它的性质,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,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,就不知道如何去做,就不能做好那件事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171页

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,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,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,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179页

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,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,即生活于(实践于)那个事物的环境中,是没有法子解决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1卷第286至287页

大作家不是坐在屋子里凭想像写作的,那样写出来的东西是不行的。……事非经过不知难,每每一件小事却有丰富的内容,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才会知道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第123至124页

如果我们观察问题是走马看花的,各样都弄一点,这只是空花费了时间,一事无成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第381页

假若丢掉主要矛盾,而去研究细微末节,犹如见树木而不见森林,仍是无发言权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第382页

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,逐渐地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意,把你当做好朋友看,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第383页

我们有许多同志,对新情况、新事物不作调查研究,自己又不懂得,就在那里办事,不懂货就不识货,这怎么能办好事情呢?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6卷第11页

不要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,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。如果别人说全好,那你就问一问:是不是全好?如果别人说全坏,那你就问一问:一点好处没有吗?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444页

去做调查,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,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。了解情况,要用眼睛看,要用口问,要用手记。谈话的时候还要会谈,不然就会受骗。

 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233页

情况不明,政策就不正确,决心就不大,方法也不对头。医生看病是先诊断,中医叫望、闻、问、切,就是先搞清病情,然后处方。我们打仗首先要搞侦察,侦察敌情、地形,判断情况,然后下决心,部署队伍、后勤等等。历来打败仗的原因大都是情况不明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253页

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,就去调查研究,一经调查研究,办法就出来了,问题就解决了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261页

调查一次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认识的。第一,别人不一定讲真话。第二,自己对于了解来的情况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好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13册第177页

 

处事之十·分析与综合

我们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,从整个事物中抽出问题来作分析,再加以综合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2卷第375页

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,不然,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,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。……常常问题是提出了,但还不能解决,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,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,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,还不能做综合工作,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3卷第839页

工作是一个整体,如加以分析,指出其成绩和缺点,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这是分析的方法。对工作还要做结论,即是说要综合。不作分析就无法综合,综合是分析的结果,分析是综合的手段,对事物要有解剖,才能总结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73页

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,对于复杂事物,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,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3卷第939页

我们分析一个事物,首先加以分解,分成两个方面,找出哪些是正确的,哪些是不正确的,哪些是应该发扬的,哪些是应该丢掉的,这就是批评。对自己的工作、自己的历史加以分析,这是自我批评;对别人进行分析,就是批评别人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3卷第254页

要划清正确和错误、成绩和缺点的界限,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,什么是次要的。……自然,要把界限划好,必须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。我们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,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。

——《毛泽东选集》第2版第4卷第1444页

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,完全以“风”为准。今天刮北风,他是北风派,明天刮西风,他是西风派,后来又刮北风,他又是北风派。自己毫无主见,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41至42页

不应该肯定我们的一切,只应该肯定正确的东西;同时,也不应该否定我们的一切,只应该否定错误的东西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274页

所谓分析,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。不熟悉生活,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,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277页

不是什么找到或者找不到矛盾,而是充满着矛盾。没有一处不存在矛盾,没有一个人是不可以加以分析的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7卷第332页

有一个同志讲得对,我的东西,他说有些能用,有些不能用,这就作了分析。

——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7册第204页

世界上没有不能分析的事物,只是:一、情况不同;二、性质不同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106页

定义是分析的结果,不是分析的出发点。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。

——《毛泽东文集》第8卷第139页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发布评论